根据公安机关及校区警务室接处警记录显示,10月20日—11月20日,校区共发生各类案(事)件51起,同比下降8.9%,但物品丢失、交通事故、网络诈骗类问题仍需重点关注。为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,现结合典型案例与风险特征,总结倡议如下:
一、物品丢失:财产防盗不可松懈
案件特征:
1.风险场景集中:41起丢失事件中,电动自行车、手机、充电器、球拍占比超72%,案发地点集中于宿舍楼、教学楼、操场、停车区等位置。
2.时段分布明显:午间与晚间为高发时段。
典型案例:
1.生命科学学院小A同学11月1日中午将电动车停放在S9西门,次日早上发现车内充电器丢失。
2.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小B同学于11月5日在振声苑西楼不慎丢失手机,损失约3000元。
二、交通事故:骑行与停放需谨慎
案件特征:
1.高发区域突出:多发生于停车场、餐厅、操场周边等车辆密集区。
2.违规类型常见:违规停放、超速行驶、存在视觉盲区和不规范操作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。
典型案例:
法学院小A同学将电动车停在操场旁,取车时发现车身被撞坏,部分外壳脱落。
三、网络诈骗:虚假招聘陷阱需警惕
案件特征:
1.平台伪装性强:利用正规短视频平台发布招聘广告,降低受害者戒备心理。
2.话术设计精密:以“完成购物任务即可上岗”、“全额返还费用”等话术设置陷阱。
3.循序渐进诱导:从平台内小额消费开始建立信任,逐步诱导进行大额转账。
典型案例:
2025年11月13日,于某在抖音平台看到招聘服装模特的广告。联系后,对方要求先在抖音商城完成小额商品购买任务,声称会全额退款并安排工作。在完成首笔交易后,对方以“引导退款”、“账户认证”等理由,诱导于某陆续向指定账户转账,最终被骗3万元。
四、安全防范倡议
随手收纳防盗患
电动车停放后立即上锁,充电器等小件物品随身带走。
手机、钱包等贵重物品不离开视线,离开座位必检查。
运动器材使用后及时收纳,不随意放置。
规范停车保安全
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,避开消防通道、主要出入口和人行道,避免因违规停放而引发车辆剐蹭或造成交通堵塞。
一旦发生剐蹭事故,请立即拍照取证并联系校园警务室0532-58630110,避免肇事逃逸。
识破陷阱防诈骗
警惕“先交钱后工作”:任何要求垫付资金、购买商品的招聘都是诈骗。
坚守平台交易底线:不脱离官方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转账。
核实招聘信息真伪:通过企业官方渠道验证招聘信息的真实性。
安全无小事,防范贵在坚持,请师生提高警惕,共建平安校园!
党工委保卫部(安全管理处)
党工委学生工作部(学生工作处、武装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