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公安机关及校区警务室接处警记录显示,9月20日—10月20日,校区共发生各类案(事)件56起。其中,物品丢失类案件50起,交通事故类2起,求助类以及其他事件4起,涉及学生51人(占比91%),教职工5人(占比9%),为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,现结合典型案例与风险特征,总结倡议如下:
一、物品丢失:电动车与电子设备盗失高发
案件特征:
1.高频物品集中:50起丢失事件中,电动自行车、手机、充电器、电脑等便于携带或价值较高的物品是最主要的丢失目标。
2.高发场景固定:电动自行车、电脑、手机等贵重物品常在宿舍楼下的充电桩、教学楼周边的停车场、食堂及图书馆的座位区丢失。
典型案例:
1.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小A同学将电动车停放在凤凰居2号楼充电桩处充电。次日前往取车时,发现车辆已不知所踪,损失费用1000元。
2.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小B同学在振声苑丢失书包,书包内装有电脑,电脑价值5000元。
二、交通事故:盲区与违规骑行风险并存
案件特征:
1.盲区风险突出:多发生于路口转弯处、楼宇出入口等受限区域。
2.违规行为常见:涉事电动车普遍存在车速过快、避让不及的情况。
3.时段相对集中:早高峰期时段人车流交织,事故风险显著增加。
典型案例:
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小A同学与小B同学在振声苑南楼南门路口,因双方车速过快、避让不及发生碰撞,造成车身轻微损坏。
三、其他高校安全事件分析
纵观近期全国高校引发社会关注的安全事件,涉及人身安全、心理危机、网络诈骗等问题。
(一)人身安全
2025年9月27日,华南理工大学校内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。一辆教职工车辆在东区教学楼主干道与宿舍区岔路口,因夜间视线不佳、车速过快,与两名横穿道路的学生发生碰撞,造成1死1伤。
(二)心理危机
某高校大四学生因考研压力与毕业论文双重负担,出现严重焦虑症状,连续一周失眠后主动前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。
(三)网络诈骗
某校某同学收到一条关于“为商家公众号引流”的兼职短信。添加联系人后,被诱导下载了一款名为“抖商联盟”的虚假APP。初期通过点赞关注任务获得了小额返利,随后被诱导进行需要垫付资金的大额“商城刷单”任务。在连续转账1.7万元后,对方以“任务未完成”为由拒绝返款,学生才意识到被骗。
四、安全防范倡议
别让“暂时放一下”变成“永远找不回”:请养成“三随”习惯:电动车随手锁,贵重物品随身带,离开座位随手清。
警惕“转角杀”的视觉陷阱:校内路口、楼宇出入口等转角位置事故频发。请骑行时提前减速,备刹观察,夜间开启车灯,避免与突然出现的车辆行人碰撞。步行者同样需止步观望,确认安全再通行。
你的“心灵花园”需要及时灌溉:当感到持续焦虑时,请主动求助辅导员或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——你的每一次倾诉,都是对心理危机的有力抵御。
面对网络世界,请务必守住两条安全底线:一是守住信息底线。警惕各类骗局,不轻信、不透露,从源头隔绝风险。 二是守住行动底线。凡涉及资金操作与软件下载,务必多方核实,确保安全。
遇险不慌乱,求助有通道,如遇紧急情况,请及时拨打:
校园报警电话:0532-58630110
校医急诊热线:0532-58630120
心理援助专线:0532-58630065
安全始于点滴细节,成于久久为功。请同学们从每次规范骑行、每次妥善保管、每次谨慎点击做起,共同编织牢不可破的校园安全网。
党工委保卫部(安全管理处)
党工委学生工作部(学生工作处、武装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