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秩序,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,现将2025年1-3月校园警情、其他高校典型安全事件和防范提示汇总如下:
一、校园警情通报
截止日前,校区警务室共接处警47起,其中物品丢失类36起(85.6%),交通事故、校园求助类事件6起,涉及学生34人(80.9%)、教职工4人。
(一)电动自行车失窃风险骤增
案件特征:累计丢失电动自行车9辆、电瓶/配件4件,占物品丢失总数的36.1%。
典型案例:生命科学学院小A同学,寒假返家前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地铁站处,返校时发现车辆遗失;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小B同学停车后未及时将电动自行车钥匙取下,再次返回时发现车辆丢失。
(二)电子设备“离手丢失”现象突出
案件特征:手机、平板、耳机等丢失16起(44.4%),61%发生在教室、实验室短暂离场期间。
典型案例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小C同学在振声苑教室连续两个时段未随身携带平板电脑,导致设备丢失;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小D同学将专业相机遗留在实验室3天未取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。
二、其他高校安全事件分析
纵观全国高校2025年1-3月份的引发社会关注的安全事件,涉及学生人身安全、财产诈骗、心理健康等问题。
(一)人身安全事件
1月12日,成都某高校女生姜某某元旦离校后失联,家人苦寻三月未果,监控最后画面显示她独自走向江边,一次未报备的离校,可能成为永远的遗憾。
(二)助学贷款诈骗
2月19日,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预警,指出有不法分子冒充教育部门或银行工作人员,以“协助还款”为名骗取学生账户信息及资金,部分高校学生已受骗。
(三)心理健康危机
3月14日,上海某高校博士生宛某在暴雨中独自离校,未携带手机、钱包等随身物品。48小时后,其遗体在河道中被发现,警方通报“符合溺水死亡,排除他杀”。
三、安全防范倡议
电动自行车加锁防护:停车必锁车,避免将车辆长时间停放在无监控区域。
电子设备“三不离开”:贵重物品不离开视线、不交陌生人看管、不随意放置在公共区域。
离校行程“双线报备”:外出前向辅导员及家人同步行程,夜间避免独自前往偏僻区域,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报警电话(校园报警电话0532-58630110),如遇危险可长按手机电源键触发SOS报警。
警惕“助学陷阱”:不轻信陌生电话或短信中的“退款”“还款”要求,所有资助业务均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办理,转账前务必通过相关部门或资助中心核实。
心理危机“主动求助”:如遇长期情绪低落、失眠或行为异常时,及时联系辅导员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(校园心理电话0532-58630065),避免独自承受压力。
同学们,生命无价,安全无小事,请大家以案为鉴,将安全意识转化为日常习惯,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!
党工委保卫部(安全管理处)
党工委学生工作部(学生工作处、武装部)